自我血糖監測是糖友正確使用胰島素和降糖藥物、實現血糖平穩管理以及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基礎。但是,由于一些糖友錯誤的測量習慣和血糖測量本身一些客觀上的限制因素,使得很多糖友日常的血糖監測沒有能很好的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關于血糖監測這個話題,本公眾號在之前曾有過科普 | 測空腹血糖的幾個注意事項 、科普 | 測血糖的幾個時間段 、科普 | 測血糖怎樣才算“空腹”? 、科普 | 測血糖該用第一滴血還是第二滴血? 、科普 | 怎樣避免血糖檢測時的人為誤差等等相關文章;本文繼續整理一些日常測血糖時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朋友們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對照閱讀。
1,血糖儀需要定期校準
血糖儀是一種精密的醫療器械,在正規廠家的說明書中都會提到“血糖儀需定期校準”這樣的維護需求;但是很多糖友往往會忽視這點。除了定期校準以外(例如可半年到一年校準一次),在以下情況下也需要及時將血糖儀拿到廠家指定處進行校準: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試紙時、懷疑血糖儀和試紙出現問題時、測試結果未能反映出糖友感覺的身體狀況時、血糖儀不小心摔后。校準后可以到醫院與靜脈抽血檢查結果對比判斷其是否準確。
需要提醒的是:校準一定要到廠家指定的代理商或者分支機構,切忌自行拆改校準。
2,測血糖的方法步驟要準確
相比于測量血壓而言,似乎測量血糖的一些操作注意事項要少一些,老糖友們早已爛熟于心。這里僅將一些關鍵點予以提示——
(1)確保試紙在保質期內;
(2)取出試紙后立即關上試紙容器蓋,盡量減少空氣對試紙的氧化影響;
(3)試紙插入血糖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采血測量;
(4)注意“插入試紙”與“采血”的先后順序不能顛倒;
(5)要事先明確購買的血糖儀是否支持二次補血;
(6)保持雙手干凈,注意消毒。
3,測血糖前勿停藥
血糖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檢查目前的生活習慣和所用的降糖藥物是否有效。如果隨意停藥,既不能查出藥物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還會造成血糖波動,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同時,也不能因為需要檢測血糖而在檢查前刻意控制飲食,糖尿病患者生活習慣是需要科學考量并持之以恒的,糖友們最好在檢查前保持和平時大致相同的生活、服藥習慣,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價值。
4,采血時間要準確
這個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經提到過。餐后2小時血糖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這個大家都清楚;實踐中需要特別留意的還是空腹血糖。小發把幾個需要注意的點再跟糖友們強調一下:
(1) 空腹8~12小時。頭天晚上10點之后就不要吃東西了,有吃夜宵習慣的朋友們需要多加注意;
(2)在早上8點之前完成測量。時間太晚,由于體內各類激素的影響,測得的血糖值會有較大偏差。這一點對于需要前往醫院測量空腹血糖的糖友尤其注意;
(3)避免劇烈運動。劇烈運動對空腹血糖會產生比較復雜的影響,因此不建議糖友空腹晨練后再測血糖。更進一步說:空腹鍛煉極易誘發低血糖,因此不建議早晨進行空腹鍛煉。
5,正確規范采血
老生常談的問題。還是把幾個關鍵點簡單提示一下——
(1) 在采血之前,一定要先用溫水或中性肥皂洗凈雙手。否則,手上的物質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吃水果后沒有洗手,這種情況下測血糖,結果可能會高于實際值;
(2)選擇正確的消毒劑。用75%酒精進行消毒,等酒精完全揮發干凈后再進針采血;切忌使用碘酒消毒,碘在接觸到試紙后會出現化學反應,給結果造成較大偏差;
(3)不要擠壓手指。擠壓手指出血會使組織液混于血滴中,使得測量結果偏低;可在采血前用熱水洗手、或者搓動雙手、或者活動采血手指一側胳膊等方法,總之盡量做到讓血液“自動流出”。如果還是不能有效采血,可試著從指根部位向指尖緩慢推動,但不要超過指尖關節。
6,合理確定血糖監測的頻率
對于是否需要每天都測量血糖、以及是否都要測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這個需要根據糖友的病情情況來確定。
如果病情不穩定,血糖控制不好,建議每天都監測血糖,而且測滿7個時間點、繪制每天的血糖變化趨勢圖;如果病情控制的很穩定,糖化血紅蛋白和胰島素/C肽數值都比較穩定,飲食、運動也都很規律,這時候就無須每天測量??梢悦恐苓x擇2~3天,每天重點選擇某幾個時間點進行測量。
7,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
吸煙、飲酒、高鹽高油飲食、熬夜,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不但會從整體上加重身體的代謝負擔,而且對于某一次具體的血糖測量也會有不利的影響。例如:晚餐吃的過于油膩會影響第二天的空腹血糖,飲酒會使血糖降低(甚至誘發低血糖),熬夜會使第二天晨起空腹血糖升高……這些都會誤導糖友對自己病情的判斷,影響日常既定的飲食、用藥計劃。
8,正確記錄血糖值
這是一個值得提醒的問題。好多糖友倒是能夠按照要求堅持自我監測,但是就是沒有記錄的習慣;這樣非但看不出血糖變化的趨勢及影響因素,萬一需要跟醫生溝通的時候,也拿不出有價值的資料。
因此建議糖友要正確的記錄自己每次的血糖值;更進一步,還可以把對應的飲食、運動情況也一并記錄,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用作了解飲食運動對血糖影響的參考。